臺灣一年四季吃得到高麗菜(甘藍),但夏季平地因高溫不利生產,主要產地集中南投、宜蘭等高冷地區,春夏季的降雨及颱風常會造成產量減損,又容易引起菜價波動,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十年育成甘藍新品種「台中3號」,耐熱性佳、抗黃葉病,適合平地產區夏季種植,因屬硬種品種,口感嫩脆,耐貯運性佳,適合開發加工、外銷等用途。
國內高麗菜栽培面積約8,300公頃,是種植面積最大的葉菜,高麗菜適合的生長溫度介於15至25℃,夏季高冷地區種植以「初秋」、「雪翠」等軟種品種為主,主要供作炒食;平地產區在高溫下僅適種軟種品種「台中1號」、「台中2號」及硬種品種「228」等,其中「台中1號」品種權20年期限將屆,「台中2號」主要供作炒食用途。
國產高麗菜可用於水餃、菜包等麵食內餡加工,近年僅少量外銷,外銷量大多數百公噸至2千公噸,主要外銷香港、新加坡、加拿大等國。
臺中農改場自101年起進行耐熱、圓球型甘藍品種選拔,歷時10年育成耐熱且抗病新品種「台中3號」,今年4月已取得植物品種權。「台中3號」屬早收品種,幼苗定植約65天可採收,其葉球圓球型,平均球重616公克。
臺中農改場副研究員錢昌聖表示,以目前夏季平地種植、同樣以供加工為主的硬種品種「228」為例,定植後約需7、80天可採收,球重可達900公克,「台中3號」較早收;「台中3號」球重600公克雖比不上「228」,但因球型較小,農民可以調整種植密度,平衡產量;而且「台中3號」耐熱性更佳,在平地高溫下,「228」良率僅4成可達900公克,但「台中3號」均有600公克以上,良率滿分,若是在冷涼環境種植,還可達7、800公克重。
錢昌聖指出,鐮孢菌屬的真菌性病害黃葉病是高麗菜栽培主要病害之一,目前沒有適合推薦藥劑可使用,黃葉病好發於土壤溫度25至28℃、潮溼等環境,平地高溫通常高於這個溫度不會發病,但若大雨過後,土壤降溫又有溼度,就是此疾病好發的溫床,「台中3號」具黃葉病抗性,更有助農民生產穩定。
錢昌聖表示,國內加工用高麗菜種植面積約800多公頃,部分加工需求還需要進口,「台中3號」可望替代部分進口高麗菜,也提供農民另一個種植選擇;國際市場流通高麗菜品種以硬種為主,「台中3號」以葉球硬度推估,在0至4℃一般冷藏條件下可貯放3個月以上,耐貯運性佳,也適合開發外銷市場。他說,因為這個品種定位在加工、外銷用途,也不容易造成產銷失衡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