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/ sohu.com)
提及世界首富,許多人會想到比爾·蓋茨或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。然而,若論歷史上最富有的人物,石油大王約翰·D·洛克菲勒(John D. Rockefeller)無疑更勝一籌。作為全球首位億萬富翁,洛克菲勒曾掌控美國80%的煉油產業與90%的油管業務,個人資產一度佔美國GDP的1.5%。
除商業成就外,洛克菲勒亦以教育後代聞名。他曾撰寫38封家書,分享財富管理與人生哲學。其中,他明確指出:「有兩類人永遠無法致富。」
(圖/ sohu.com)
及時行樂者:過度消費難積累財富
洛克菲勒認為,過度沉迷於奢華與即時享樂,將成為財富累積的最大障礙。他形容此類人「對奢侈品趨之若鶩」,揮霍無度地購買名牌服飾、豪車、豪宅及昂貴藝術品,最終淪為消費主義的受害者。
現今社會中,這種行為尤為普遍。許多社交媒體與廣告鼓吹「成功人士應擁有高端消費品」,導致許多人為滿足購物慾望而超額消費,甚至刷爆信用卡。
洛克菲勒強調:「當收入無法支撐慾望時,人生將陷入財務困境。」他建議,應克制消費,合理管理資金,以確保財務穩健發展。
存錢至上者:資金閒置無法增值
相較於揮霍無度者,另一類人則過於保守——他們習慣將資金存入銀行,卻忽略投資的必要性。
「把錢存入銀行雖然安全,但無法創造財富。」洛克菲勒指出,單靠利息無法致富,財富增長的關鍵在於投資。例如,一筆1977年存入銀行的400元存款,經過33年後,連本帶息僅增至835.82元,增幅遠遠落後於通貨膨脹。
富人與窮人的關鍵差異在於:富人懂得如何運用金錢創造價值,而窮人則要麼過度消費,要麼將資金閒置。
(圖/ zhihu.com)
投資與學習:財務自由的關鍵
當前社會,許多人抱怨財富不均,但真正的財富來自於思維模式。許多白手起家者,透過學習與投資自身能力,逐步實現財務自由。
洛克菲勒建議:「別在20多歲時只顧存錢,而應將至少一半的收入投入自我成長,例如學習新技能、提升專業能力。」若能透過學習提高收入,例如從月薪3,000元提升至8,000元,即使支出增加,仍能存下更多資金。
專家指出,財富的本質並非「省」出來的,而是「創造」出來的。透過有效的財務管理與投資規劃,個人財富才得以持續增長。
中華超傳媒
(文/ 黃俊憲)
回覆
刪除回覆相關新聞
投票表決
最新消息
獲取最新新聞
訂閱我們的新聞,以獲取最新新聞和獨家更新。
最近評論
-
由 許執行長
內容不正確請修正 會長交接由總會長林淑敏監交,你所拍攝的照片畫數與質感需要更進一步。
-
由 Anonymous
包租代管!
-
由 Anonymous
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