蔬菜產銷環節愈趨多元,超市賣場建立自己的物流供應鏈,有機蔬菜等產品也未必會進入批發市場拍賣系統。(攝影/陳建智)

蔬菜產銷環節愈趨多元,超市賣場建立自己的物流供應鏈,有機蔬菜等產品也未必會進入批發市場拍賣系統。(攝影/陳建智)

撰文/焦鈞
作者簡介: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在職專班。曾任媒體記者、國會助理、臺北農產運銷公司、台灣肥料公司、雜糧發展基金會等單位。著有《水果政治學》、《走出島國農業困境》。

國內推動蔬菜「共同運銷體系」已有50年,這個由農民團體集結供貨向批發市場交易的系統,構成國內蔬菜產銷的主體結構,長期掌握蔬菜價格的形成機制。不過,在小家庭消費模式成為主流,連鎖超市、大賣場走進社區,以及近年冷鏈物流的建構下,市場型態有了巨大變化,批發市場的關鍵地位已受到挑戰。

認識蔬菜的產銷,就必須先了解在我們每天餐桌上出現的美食佳餚,蔬菜扮演的角色。蔬菜分為葉菜類、瓜果類與根莖類,各種蔬菜都有不同的食感滋味,不僅僅是人們餐桌上一天所需維生素的重要來源,更在菜餚料理中具有媒合、催化的作用,是將主食與肉類連結起來的靈魂。

季節、氣候仍是產銷重要因素

根莖類蔬菜最耐保存,舉凡胡(紅)蘿蔔、馬鈴薯、洋蔥,這三樣是坊間大眾食堂最常見的佳餚。雖然不喜歡這些根莖類食材的人,恐怕也不在少數,但它們保存效期長,還可以作為肉類烹調的搭配,營養價值又高,在臺灣因為生產不足之故,還得大量自國外進口。國產的胡蘿蔔、馬鈴薯每年約春季採收後,就進入冷藏庫低溫保存,在早期「冷鏈」未時興,颱風季菜價波動早已是嚴重問題,相關因應措施可謂政府蔬菜產銷政策的骨幹之一,根莖類蔬菜在其中擔綱重要角色。

農委會(現農業部)自1990年代起陸續輔導「購貯蔬菜調節供應緩和價格波動計畫」及「夏季蔬菜滾動式倉貯計畫」,至今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仍每年持續執行「購貯蔬菜調節供應緩和價格波動計畫」,與臺北市政府共同出資設置購貯基金,胡蘿蔔與馬鈴薯是收購冰存的大宗,並定期「出舊存新」,且在遇颱風豪雨農損,或市場預期心理導致蔬菜價格飆高時,釋出冰存的胡蘿蔔和馬鈴薯等蔬菜平穩菜價。

或許很多民眾會對此不以為然。如果就是不愛吃這二樣根莖類蔬菜,偏偏就愛吃葉菜類的空心菜、高麗菜等,市場上釋放再多的胡蘿蔔、馬鈴薯,想要買的葉菜類在颱風來臨時還是貴。但確實,臺灣消費者是幸福的,平日習慣豐衣足食、農產品價格保持「低廉」,蔬菜市價在面臨颱風警報發布後的「消費者預期心理」,反而成為一種「自我實現預言」,即使颱風還遠在海上,往往超市貨架上已銷售一空,整體蔬菜價掀翻一倍;這種非理性的需求,連經濟學家都無法阻擋。

胡蘿蔔、馬鈴薯等根莖類蔬菜在國內產期後由市場、農民團體建立庫存,以因應夏季颱風季蔬菜短缺。(攝影/吳尚鴻)
胡蘿蔔、馬鈴薯等根莖類蔬菜在國內產期後由市場、農民團體建立庫存,以因應夏季颱風季蔬菜短缺。(攝影/吳尚鴻)

從大包裝批發,走向產地小包裝

在根莖類以外的瓜果及葉菜類,是季節性非常明顯的蔬菜,尤其瓜果類,譬如很多人不敢吃的茄子,或是平民食材絲瓜,很多地區多已採用設施栽培,以減少氣候變遷的影響。小葉菜類像是青江菜、蕹菜(空心菜)、小白菜等,在幾個大型的生產專區,也都改採「產地小包裝化」,一方面減少葉菜類在物流端的耗損,也因為品牌化後的包裝提升了產品附加價值,讓農民收益提高。舉例,嘉義新港農會,就成功地將當地的小葉菜類蔬菜,透過產地標準化小包裝流程後,在臺北果菜批發市場,得以長期維持一定的高價位。

回到因應颱風設計的根莖類蔬菜產銷機制,隨著冷鏈的興起,加上大型連鎖超市的出現,民間物流體系已逐漸取代政府的角色。在連鎖超市自建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架構下,全臺灣北、中、南、東,在不同蔬菜生產專區,出現了非常多的「蔬菜初級包裝工廠」,這些工廠多以農業生產運銷合作社的名義經營,配合自建物流車隊,或委由更專業、更上一層的大型合作農場運銷,過去的小農如今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連鎖超市生鮮蔬菜供應鏈的「衛星工廠」。

改變的不僅於此。傳統生鮮蔬菜有相當大的量,必須以「紙箱大包裝」方式進入「共同運銷體系」;全國批發市場來自「共同運銷體系」的蔬菜,近年穩定在50萬噸左右,約占批發市場蔬果(包括水果在內)總體交易量三成,北農兩個果菜批發市場更有七成來自共同運銷,經過拍賣後再進入傳統市場等通路。以農民團體共同運銷對接批發市場為主體的產業結構,早已受到大型連鎖超市體系的挑戰,今後的變化將會更趨快速。

瓜類、葉菜都是季節性明顯的蔬菜,近年以溫網室設施栽培減少氣候因素及病蟲害影響,已不少見。(攝影/陳建豪)
瓜類、葉菜都是季節性明顯的蔬菜,近年以溫網室設施栽培減少氣候因素及病蟲害影響,已不少見。(攝影/陳建豪)
「共同運銷」統一大包裝進出批發市場,在蔬菜產銷環節仍具重要地位,甚至可影響全國菜價。(攝影/吳尚鴻)
「共同運銷」統一大包裝進出批發市場,在蔬菜產銷環節仍具重要地位,甚至可影響全國菜價。(攝影/吳尚鴻)

「長鏈供應」分切加工服務消費端

果菜共同運銷的推動始於1973年,原旨在由農會等農民團體組織合作,一方面節省運銷成本,一方面避免單打獨鬥議價能力過低,並維持、調節供銷秩序,市場端也有穩定、清楚分級包裝的貨源。如今民間物流體系供應鏈建構有成,冷鏈基礎建設推動之後,從產地生產端繼續將蔬菜朝向「長鏈」供應的模式,在採收後不僅只是「小包裝」,而是增加一個「生加工」環節,將蔬菜針對不同客戶需求,特別是連鎖餐廳集團「中央廚房」的興起,把各個不同種類的蔬菜,用不同規格形式「分切處理」,再由冷鏈物流配送到客戶手上。

這個改變,固然對傳統向都會區批發市場集中的共同運銷產生影響,但供應鏈型態的改變,確實造就農村生產型態的變革,過去「短鏈供應:採收、包裝、運送、批發販售」的型態已徹底被顛覆,從供應鏈最前端的生產開始,小規模的蔬菜小包裝加工,到工廠型態的自動化截切蔬菜,甚至符合食品級的全恆溫工廠,這些是農政單位推動冷鏈物流計畫之後,農民與通路業者間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雙贏局面。

這樣的改變對消費者而言,恐怕要從三年前新冠疫情期間外送平台崛起後,最為有感;外送平台為何可以方便快速送達到家戶門口,就是因為整個蔬菜供應鏈因應消費型態的改變而重組。

低溫保鮮對蔬菜貯運是必要環節,不過各類蔬菜適合的溫度、保存形式不一,冷鏈建設將帶給蔬菜產銷更多可能。(攝影/吳尚鴻)
低溫保鮮對蔬菜貯運是必要環節,不過各類蔬菜適合的溫度、保存形式不一,冷鏈建設將帶給蔬菜產銷更多可能。(攝影/吳尚鴻)

進口蔬菜的調節角色

為了滿足超市體系通路型態的銷售模式,必須讓貨架上的生鮮蔬菜維持一定品項與數量,又得兼顧業者的利潤,這時候最佳替代方案就是「進口」。臺灣蔬菜每年總產量約240萬至260萬公噸,自給率約85%,進口蔬菜占了不小的比重;臺灣是一個自由貿易的國家,進口商會自行評估哪個季節要進口甚麼樣的蔬菜,去填補市場的供給缺口;因此,進口蔬菜產銷環節,成為另一個有趣、但外界又很難一窺其究竟的特殊遊戲規則。

過去進口蔬菜,主要以大宗、季節性明顯的蔬菜為主;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,一些高單價、臺灣欠缺的蔬菜,開始進入市場。首先來看臺灣季節性短缺的蔬菜,以白蘿蔔、青花菜這二大類最為明顯,不僅是因為國內產期明顯的季節性,也因為這二個品項蔬菜是餐桌或食品加工用的大宗蔬菜。青花菜在臺灣也是冬季蔬菜,其餘時間多仰賴美國加州遠渡重洋來臺,不過這幾年受到加州乾旱缺水影響,進口商轉向東南亞的越南進口。

臺灣白蘿蔔產季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底到隔年清明節前後,過了這個產季的夏季半年,幾乎得靠進口供給,當中又以准入的中國產白蘿蔔為大宗,白蘿蔔也是少數政府合法開放的中國進口生鮮蔬菜之一;通常白蘿蔔的進口商要與對岸出口商簽訂半年的供貨合約,同時要有一定的倉儲與運輸能力,方可滿足國內通路市場需求。白蘿蔔的需求主要來自加工使用,另一個全年加工用大宗蔬菜是泡菜的原料「大白菜」,且泡菜工廠需要的大白菜品種,又以韓國種植的黃金白菜最適合醃製,每年冬季臺灣大白菜產期結束之後,就是進口韓國大白菜為主。

國產洋蔥皮薄、水分多是主要特徵,和進口品種有差異。(上圖圖片提供/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,下圖圖片提供/農糧署)
國產洋蔥皮薄、水分多是主要特徵,和進口品種有差異。(上圖圖片提供/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,下圖圖片提供/農糧署)

批發市場必須因應變革

國產蔬菜產銷環節的重點在快速流通、維持產品賣相,進口蔬菜則扮演供給調節的水庫功能,關鍵則在於良善的冷藏管理專業知識。在市場需求穩定、貯運技術及管理知識提升下,全國專門冰存進口蔬菜的冷鏈物流業者,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這也是消費者得以全年購買到各類蔬菜品項的原因。

受全球暖化影響,不僅臺灣的季節性蔬菜受影響,專門進口蔬菜的貿易商也開始往新興地區尋覓生產基地,除了已經飽和的越南、馬來西亞之外,印尼成為當下臺灣蔬菜進口的新選擇。至於前面提及的洋蔥,目前正是產季,且洋蔥更是餐飲烹調的主力,目前主要進口來源國包括越南、美國、紐西蘭等國。越南躋身全球蔬菜十大生產國已久,目前蔬菜出口產值已突破50億美元,是整體農產品出口產值可達500億美元的大出口國,未來臺越農業商貿關係可能會更緊密。

生鮮蔬菜產銷環節的變化,來自於冷鏈物流通路變革的推力。在維持產品新鮮度上,生鮮蔬菜這一部分是跑得比較前面的,愈來愈多的消費者,從路邊論斤秤兩購買蔬菜,到選擇店家小包裝的各類蔬菜以符合小家庭開伙習慣;當連鎖生鮮超市體系深入到每個社區鄰里,下班後前往超市貨架採買蔬菜,已是不少上班族的日常。政府在半世紀前建構的大型蔬果批發市場交易型態,在服務傳統市場銷售通路型態外,必須做出什麼樣的變革,有賴農政單位與農民團體共同集思廣益,在全新通路型態下找到自己的未來經營方向與定位。

產地直接理貨小包裝給通路或消費端,不經過批發市場,已是蔬菜產銷的新型態。(攝影/張家瑋)
產地直接理貨小包裝給通路或消費端,不經過批發市場,已是蔬菜產銷的新型態。(攝影/張家瑋)

農傳媒

中華超傳媒

回覆

刪除回覆

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。

關注我們

投票表決

熱門分類

最近評論

  • user 由 許執行長

    內容不正確請修正 會長交接由總會長林淑敏監交,你所拍攝的照片畫數與質感需要更進一步。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包租代管!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

    quo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