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上周重啟輸入我國部分產區文旦柚,因中方未提供具體檢疫條件,經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依過往輸中做法檢疫,不合格率達43%,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(11)日表示,推測主因是中國111年暫停臺灣文旦輸銷後,農民對病蟲害防治較為生疏,以及農民一窩蜂先送,農業部已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輔導改善,確保農產品出口一定是最好的品質。
中國在9月2日透過「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」平臺,通知恢復臺灣文旦輸入,並提供花蓮地區45處核可供果園及19家包裝場,但是中方未提供完整檢疫規範,無從得知中方科學性風險評估、關切的有害生物種類、要求的供果園生產、病蟲害防治及包裝場管理規範、檢出有害生物時的檢疫處理措施及標準等相關規範。
為協助我國優質文旦順利輸出,防檢署因此針對輸中文旦採加倍取樣、加強檢疫,取樣樣品經全數檢查確認無介殼蟲等有害生物後,才核發輸出植物檢疫證明書。陳駿季出席「第9屆臺灣智慧農業週」時受訪指出,統計截至10日,中國有條件恢復臺灣文旦輸銷共28批、338公噸,其中16批、176公噸檢疫合格,合格率約57%,以正常農產貿易來講,不合格率近43%偏高,主要是檢出介殼蟲。
陳駿季指出,不合格率偏高推測是因中國暫停臺灣文旦輸銷後,農民對病蟲害防治較為生疏,近期中國短時間內重新開放輸銷,因為中秋快到了,農民一窩蜂先送,沒有做產品檢測所致。他說,中國111年暫停輸入臺灣文旦,介殼蟲在國內流通不需要檢測,輸出香港、新加坡也不需要,農民因此生疏;少部分輸出加拿大、韓國,則是因數量少,供果園做得比較嚴謹,較無檢疫問題。
「第9屆臺灣智慧農業週」暨「第10屆臺灣國際海洋暨漁業產業展」即日起至13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展出,展會有7個機關參展,包括農業部指導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置「智慧農機館」與「電動農機館」,展示省工省力、節能減碳與平價優質的智電型農機;農糧署與農業機械化研究發展中心合作,示範農機操作技巧,並透過曳引機實車模擬器,提供虛擬實境操作體驗。
在冷鏈技術區,農業部與農業科技研究院合作設置「農產品冷鏈技術館」,羅列外銷作物(番石榴、鳳梨及小果番茄)的冷鏈技術研發成果;畜牧展區,有畜產試驗所與中央畜產會透過AR畜舍巡檢機器人及乳牛3D 影像視覺量測技術,展示牧場創新輔助工具;在漁業部分,則有漁業署與養殖漁業發展協會集合8個來自臺灣各地的漁業青年聯誼會,展示輔導漁業青年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