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/網路)
隨著季節交替及病毒傳播加劇,流感、新冠肺炎(COVID-19)與一般感冒的症狀常常讓人難以分辨。根據最新醫療資訊,這三者在致病原、臨床症狀、病程及治療方式上皆有所不同,正確認識這些差異,有助於及早辨識並採取適當的治療與防護措施。
致病原與影響範圍
1. 流行性感冒(流感):由流感病毒引起,分為A、B、C、D型,影響範圍廣泛,屬於全身性疾病。
2. 新冠肺炎(COVID-19):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,影響全身,以下呼吸道症狀為主。
3. 一般感冒:主要由鼻病毒、呼吸道融合病毒及其他腺病毒等引起,症狀主要侷限於呼吸道局部。
臨床症狀與病程
流感:症狀突然且嚴重,通常包括高燒(持續3-4天)、肌肉痠痛、倦怠感及喉嚨痛,病程約1至2週。
新冠肺炎:常見症狀包括發燒、乾咳、倦怠、呼吸困難,部分患者會出現嗅味覺異常及腹瀉。病程大約1至2週,但症狀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。
一般感冒:症狀較輕微,如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、喉嚨痛,偶爾會有輕微發燒,病程短暫,約2至5天。
併發症風險
流感:可能導致肺炎、心肌炎、腦炎等嚴重併發症,特別是高危險族群。
新冠肺炎:併發症更為嚴重,包括嚴重肺炎、呼吸道窘迫症候群,甚至多重器官衰竭與休克。
一般感冒:併發症較少見,偶爾可能出現中耳炎或肺炎。
傳染性與治療方式
流感與新冠肺炎:皆具有高度傳染性,建議及早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。治療方面,兩者都可使用抗病毒藥物。
一般感冒:傳染性不一,治療多以症狀緩解為主,通常不需特殊藥物治療。
防護與預防建議
1. 勤洗手,保持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病毒源。
2. 有發燒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,並儘量在家休息,避免傳染他人。
3. 及早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,提升免疫防護力,降低重症風險。
雖然流感、新冠肺炎與一般感冒的症狀有些相似,但在嚴重程度、病程及併發症風險上存在顯著差異。民眾應密切注意自身健康狀況,若出現嚴重呼吸道症狀或持續高燒不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中華超傳媒
回覆
刪除回覆相關新聞
投票表決
最新消息
獲取最新新聞
訂閱我們的新聞,以獲取最新新聞和獨家更新。
最近評論
-
由 許執行長
內容不正確請修正 會長交接由總會長林淑敏監交,你所拍攝的照片畫數與質感需要更進一步。
-
由 Anonymous
包租代管!
-
由 Anonymous
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