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美國前總統川普再拋對等關稅政策,擬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國加徵32%關稅,同時針對汽車與零組件祭出25%額外關稅。消息一出,台灣汽車產業成為關注焦點,裕隆汽車更因此被指為「政府保護下的扶不起阿斗」,再度引發輿論熱議。
裕隆何以成箭靶?
外界質疑,台灣政府長期以高關稅政策保護本土車廠,尤以裕隆最受矚目。儘管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》已澄清美國課徵對等關稅並非針對台灣汽車關稅,而是根據雙邊貿易赤字比例計算,與汽車產業無直接關聯,但輿論仍將矛頭指向裕隆。
有立委更批評裕隆靠政府資源存活,卻無法端出具競爭力的產品,導致車輛售價高、品質備受質疑,國產車反而不敵進口品牌。對此,裕隆發出聲明反駁「抹黑與不實指控」,並強調自身長期投資研發,帶動台灣汽車零組件與模具產業發展,是國產車工業的重要推手。
裕隆的興衰與挑戰
裕隆創立於1953年,是台灣第一家自主造車企業。早年取得日本日產(Nissan)技術授權,加上政府政策扶植,一度在市場上占有壓倒性地位。1980年代推動自主車款如飛羚系列,初期頗受好評,但隨著市場開放,國際品牌湧入,加上品質與通路問題,裕隆逐漸式微。
2008年裕隆創立自有品牌「納智捷(Luxgen)」,試圖重拾榮光。然而產品定位錯誤、妥善率不佳等問題,使銷量不斷下滑,2018年後年銷量跌破5,000輛,2022年更僅剩約2,000輛。外界對其能否成功轉型始終存疑。
補助風波與產業責任
根據資料,裕隆曾獲政府多項產業補助,包括電動車發展專案、產學研合作計畫等,雖然金額合法透明,卻也讓部分民眾認為「吃政府資源卻無實質產出」。對此,裕隆強調補助金額與執行單位皆依法申報,並表示相關協力廠商因參與研發而成長,有助台灣供應鏈進入國際市場。
此外,產業人士也指出,裕隆在新北與苗栗設有生產基地,提供數千個就業機會。政府之所以難以放手,除了考量經濟層面,更牽動整體國產汽車的產業象徵與轉型布局。
未來出路:與鴻海合作成轉機?
儘管挑戰重重,裕隆仍尋求新出路。與鴻海合資的「鴻華先進」正在推動MIH電動車平台,目標打造電動車界的「安卓系統」,提供模組化平台供全球品牌採用。據悉,三菱汽車將採用其平台產品Model B,並由裕隆工廠負責製造,預計外銷紐澳。
另一方面,納智捷也以純電車款n⁷回歸市場,2024年掛牌數突破7,000輛,創下國產電動車新高。後續更計畫推出親民版電動車n⁵,試圖搶攻平價市場。
裕隆也積極發展MaaS(交通行動服務),涵蓋企業車隊、共享車、物流電動車等新業務,希望跳脫傳統造車模式,為品牌注入新生命。
結語:國產車仍值得期待?
裕隆作為台灣汽車工業的代表,其興衰起落牽動整體產業榮辱。未來能否憑藉電動車與新業態轉型成功,仍待市場驗證。不過在自主品牌寥寥可數的台灣汽車產業中,裕隆的存在,或許早已超越單一企業的成敗,而是承載一段產業自立的集體記憶與期盼。
回覆
刪除回覆相關新聞
投票表決
最新消息
獲取最新新聞
訂閱我們的新聞,以獲取最新新聞和獨家更新。
最近評論
-
由 Anonymous
...沒有官商勾結...沒有中飽私囊
-
由 Anonymous
包租代管!
-
由 Anonymous
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