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政府研擬大幅提高進口汽車關稅,此舉不僅衝擊美國本土市場,更將引發全球汽車產業鏈連鎖反應。台灣車市雖以日系國產車為主,但進口車市佔比達35%,業界預估德系豪華車與美製皮卡可能首波調漲,幅度上看10%。
示意圖 - 進口車到港口 圖片來源 翻拍自臉書
台灣市場三大衝擊
- 歐系豪華車漲價壓力:
賓士、BMW等德國品牌在台年銷約2萬輛,目前關稅率17.5%。若美國引發全球貿易戰,台灣恐被迫調整關稅結構,車商已預告「成本難以完全吸收」。 - 美製車款供貨不穩:
熱銷車款如福特Mustang Mach-E電動車、特斯拉Cybertruck等美系進口車,可能因生產端調整導致交車延遲。和泰汽車證實,部分美規車款訂單已接獲原廠「供應時程重新評估」通知。 - 國產車成本隱憂:
即便台灣國產車比重達65%,但關鍵零組件如變速箱、引擎控制模組多來自日美德。裕隆集團技術長指出:「若國際供應鏈價格波動,最壞情況可能影響國產車售價3%-5%。」
消費者因應之道
• 鎖定現車優惠:奧迪台灣已推出「關稅風險無痛升級」方案,簽約後若遇漲價由車商吸收
• 轉向亞洲車系:日韓品牌加速導入泰國、印尼製造車款,避開歐美關稅戰火
• 電動車補貼時機:經濟部擬擴大電動車貨物稅減免,購車族可搭配政策節省支出
產業鏈轉單效應
值得注意的是,台灣汽車零組件年出口額達72億美元,其中30%銷往美國。公會理事長分析:「短期可能受惠轉單,但長期若整車市場萎縮,供應商仍將承壓。」
兩大觀察指標
- 中國電動車是否藉此擴大全球市佔
- 日本車廠在墨西哥產能能否填補缺口
經濟部貿易局表示,將密切關注WTO談判進展,必要時啟動雙邊協商機制維護產業利益。
(報導數據來源:台灣車輛工業同業公會、財政部關務署)
深度補充
■ 台灣進口車關稅現行結構:
- 小客車:17.5%關稅+25%貨物稅+5%營業稅
- 電動車:免關稅(至2025年)+25%貨物稅
■ 歷史對照: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,台灣進口車平均漲幅達8.7%,豪華車等半年以上交車期成為常態
■ 隱藏風險:歐洲若跟進美國調稅,台灣占比12%的歐系進口車將面臨二次成本衝擊
回覆
刪除回覆相關新聞
投票表決
最新消息
獲取最新新聞
訂閱我們的新聞,以獲取最新新聞和獨家更新。
最近評論
-
由 Anonymous
...沒有官商勾結...沒有中飽私囊
-
由 Anonymous
包租代管!
-
由 Anonymous
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