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時農曆5月5日是人們忌諱的日子,人們便於此時懸掛菖蒲、艾草來驅除疫病、邪魔,自此便流傳成為端午節傳統習俗。(圖片提供/Mk2010)

今天是端午節,這不僅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,也是華人4大節日之一。適逢佳節,除了吃粽子外,很多人也會買些菖蒲、艾草之類的植物懸掛於家門旁,不過許多人仍對這些習俗一知半解,在此就來談談端午節習俗的由來。

早期在古代,農曆5月5日即稱為惡月惡日,是當時人們最忌諱的日子。由於此刻正值初夏,是瘟疫流行之時,一般認為疾病是瘟神降臨、或是惡鬼邪魔附於人體所致,人們便在這日以各種方式驅除瘟疫、惡鬼邪魔和惡運。總歸來說,古時的端午節,其實是夏季送離五瘟神、驅除瘟疫的節日。

何謂天中五瑞?

因此每逢端午,人們會將艾草和菖蒲綁成一束,並掛在家門旁或屋簷下,或是沐浴時將艾草和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清洗身體,盼能避邪驅瘟和逢凶化吉。不過除了使用艾草和菖蒲外,其實一般也會運用到石榴花、蒜頭和龍船花等植物,這5種植物便被稱作「天中五瑞」或「端午五瑞」。

由於古人也有一說:5月5日午時為「天中」,因此端午節又稱「天中節」。就民俗而言,菖蒲的葉片細長似如劍,被視作是驅除不祥的寶劍,故「天中五瑞」即以菖蒲為首,將其懸掛門口,作避邪之效,因此有「蒲劍斬千邪」之說;艾草代表招百福,將艾草懸掛在門口,可使人身體健康;石榴花則用作髮飾以避邪氣;蒜頭與龍船花,也都被認為具有避邪、驅瘟及除瘴的作用。

換個角度,進一步從植物成分探究,或許亦可明白,為何這5種植物可為「天中五瑞」:菖蒲主要成分為細辛醚和酚類,具揮發性氣味有驅蟲、安神、提神、舒壓的效用;艾草則有「百草之王」之稱,主要成分為苦艾醇和苦艾酮,具有濃烈的芳香氣味,可防止蚊蟲叮咬,亦具有抑菌和具有殺菌的效果;石榴花也有揮發性氣味以及石榴皮鹼和生物鹼,故可驅蟲、殺蟲和減少疾病的傳染;含有蒜胺酸的蒜頭,因受到大蒜酶水解作用後,會產生大蒜辣素,可作殺菌之效,並且蒜頭氣味辛辣,也能驅蟲;而同樣具有揮發性芳香油的龍船花,驅蟲方面亦有其效用,且古時人們也認為十字圖形即代表避邪驅魔、去病瘟的咒符,而龍船花的花朵綻放時則呈十字狀,更是加深了它驅蟲避邪的意象。

先人智慧 以物剋物

話說至此,可能有人疑惑,「植物的種類那麼多,為何非得選艾草、菖蒲、石榴花、蒜頭和龍船花呢?」主要是這5種植物皆為當季植物且隨處可得。再加上,都具有濃烈且易揮發的氣味,具驅蟲和淨化空氣的作用。

另一方面,端午節正值初夏,天氣漸漸炎熱,多雨潮溼,蚊蟲、蒼蠅和病菌易孳生,傳染病很容易發生,此時蜈蚣、蛇、蠍、蟾蜍和壁虎等俗稱之5毒甦醒,也讓人不安寧,「驅5毒」則意在提醒人們要防害、防病。藉此也可看出,古人當時便懂得利用「相生相剋」原理。

此外,早期婦女也會以布料製成小錦囊隨身配戴,袋中則裝有香草植物,如白芷、丁香等,除了避邪、驅除瘟疫外,亦可藉其氣味,驅離蚊蟲,即為「佩香囊」;另一個習俗「喝雄黃酒」,則是古人將雄黃研磨成粉狀並炮製於酒中而成雄黃酒,作為一種中藥藥酒,於端午節時飲用,認為具有解毒和殺蟲的功效。

今日便是端午佳節,透過上述幾項端午節習俗,不禁也讓人讚嘆先人智慧,當時已懂利用天然植物,以物剋物的的原理,驅除蚊蟲、避邪和驅除瘟疫。

農傳媒

中華超傳媒

回覆

刪除回覆

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。

關注我們

投票表決

熱門分類

最近評論

  • user 由 許執行長

    內容不正確請修正 會長交接由總會長林淑敏監交,你所拍攝的照片畫數與質感需要更進一步。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包租代管!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

    quo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