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/ 教育部)

為促進高等教育人文社會領域與產業實務的深度對接,教育部於114年10月31日舉辦「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」研討會,吸引全臺34所大學、近百位教師與業界代表與會,共發表53篇教學創新研究成果。與會者就創新教學、跨域合作與專題競賽的推動策略進行交流,展現各校如何運用AI應用、數位教材與跨域學習機制融入課程設計,培育學生解決真實產業問題的能力,推動學用合一的教育成果。

教育部指出,自112年起推動的「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」(iLink計畫),旨在鼓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教師於課程中導入業界實務經驗,透過專題實作與競賽模式,強化學生理解產業需求與問題解決能力。該計畫同時支持教師進行創新教學研究,促使學術理論與產業實踐間建立更緊密的橋樑。

MGBOX


(圖/ 教育部)

本次研討會主題涵蓋「大學教育鏈結產業、企業與社區研究」、「AI融入人文教學提升學習效率」、「創新教學導入專題與競賽」及「數位時代的人文思維與關懷」等面向。多所大學透過實例分享,展現人文社會教育在科技時代的多元樣貌與應用潛力。

國立成功大學發表的「產業導向課程設計」研究,聚焦於縮短人社學生的學用落差。研究指出,該校課程除強化學生溝通、問題解決與創新思維等八項核心職能外,結合「三創與設計思維」、「從新創投資觀點學創業」等實作課程,顯著提升學生對職涯發展的信心與方向感。

美容儀器Sonispa 水光肌美顏儀嘖嘖募資中


(圖/ 教育部)

明新科技大學則分享「半導體產業實習與雙語教材編纂」成果,開發《半導體科技英語:半導體基礎30問》教材,協助人文社會科系學生掌握半導體基礎知識。學生透過暑期實習進入科技公司,參與生產管理、工程分析及營運企劃等工作,成功強化跨領域溝通與專業實務能力,為人社學生跨足高科技產業開創新契機。

國立臺南大學以「永續劇場」為主軸,結合地方劇團與PBL(問題導向學習)模式,引導學生從劇場製作流程出發,實際解決展演後戲服回收與再利用問題,將永續理念落實於創作與經營,展現人文教育與環境永續的創新結合。


(圖/ 教育部)

教育部表示,研討會成果顯示跨域專題與競賽能有效強化學生就業與創新能力。未來,iLink計畫將持續深化產學鏈結、優化課程設計,確保學生能兼具人文素養與科技應用能力,為臺灣培育具創新思維與社會關懷的新世代人才。相關研究成果已公開於計畫網站(https://proj.moe.edu.tw/ilink-hss/)供學界與產業界參考。

國立中正大學碩士在職專班招生資訊

中華超傳媒

(文/ 黃俊憲)

回覆

刪除回覆

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。

關注我們

投票表決

熱門分類

最近評論
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...沒有官商勾結...沒有中飽私囊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包租代管!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

    quo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