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,但真正實現盈利的品牌卻寥寥無幾。最新研究顯示,2024年全球僅有四家純電動車品牌獲利,包括美國巨頭特斯拉(Tesla)及三家中國車企——比亞迪(BYD)、廣汽埃安(GAC Aion)和理想汽車(Li Auto)。其餘品牌多數仍在虧損,甚至需靠外部資金勉強維持營運。


四大盈利電動車品牌分析

1. 特斯拉(Tesla):利潤率下滑,龍頭地位受挑戰

  • 2024年營業利潤率:7.2%(低於2023年水準)
  • 儘管仍是全球最賺錢的電動車品牌,但受到價格戰、成本上升及市場飽和影響,利潤持續縮水。
  • 分析師指出,特斯拉需加速推出平價車型(如Model 2)及自動駕駛技術升級,才能維持領先優勢。

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- 圖片來源 翻拍自網路

2. 比亞迪(BYD):中國霸主,利潤率直逼特斯拉

  • 2024年營業利潤率:6.4%(逐年攀升)
  • 憑藉垂直整合模式(自產電池、晶片及關鍵零組件),比亞迪成本控制能力驚人,近期更以低價策略橫掃東南亞、歐洲市場。
  • 專家預測,比亞迪最快2025年利潤率可能超越特斯拉
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7884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728"] 泰國比亞迪工廠 - 泰國比亞迪工廠 - 圖片來源 翻拍自網路[/caption]

3. 廣汽埃安(GAC Aion):中國中端市場黑馬

  • 具體利潤率未公開,但憑藉高性價比車型(如Aion Y、Aion S),在中國本土市場銷量快速增長。
  • 廣汽集團資源支持,使其在供應鏈及生產效率上具備優勢。

4. 理想汽車(Li Auto):增程式轉型純電,穩健獲利

  • 原以增程式電動車(EREV)為主,近年擴大純電產品線,並維持穩定盈利。
  • 精準定位家庭用戶,高單價車款(如理想L系列)貢獻主要利潤。

虧損品牌:誰最有機會翻身?

研究報告指出,多數電動車品牌仍深陷虧損,但部分中國新創公司已接近損益平衡:

  • 極氪(Zeekr)(吉利旗下):虧損縮至-8.5%,2025年有望轉盈。
  • 小鵬(Xpeng)零跑(Leapmotor):虧損較去年減少50%以上,受益於出口增長。
  • 蔚來(Nio):利潤率仍為-30%,換電模式投資龐大,短期難盈利。

歐美品牌處境更艱難:

  • Lucid Motors:虧損高達-374%,依賴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輸血。
  • RivianPolestar:雖縮減虧損,但現金流仍仰賴外部融資。

市場趨勢:中國主導,特斯拉面臨夾擊

  1. 中國品牌成本優勢明顯:比亞迪、廣汽埃安等透過供應鏈整合與政府補貼,壓低售價,搶占全球市場。
  2. 歐美新創車廠困境:高人力成本、產能不足,導致難以與中企競爭,部分品牌恐遭併購或退出市場。
  3. 價格戰持續:特斯拉與比亞迪的降價策略,迫使其他車廠跟進,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。

專家觀點

「電動車市場已進入淘汰賽階段,」產業分析師李明哲表示,「未來兩年,無法規模化或技術落後的品牌將被洗牌,最終存活者可能不超過十家。」

對於投資人而言,特斯拉與比亞迪仍是相對安全的選擇,而虧損嚴重的Lucid、蔚來等則需謹慎評估其長期資金來源。

回覆

刪除回覆

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。

相關新聞

關注我們

投票表決

熱門分類

最近評論
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...沒有官商勾結...沒有中飽私囊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包租代管!

    quoto
  • user 由 Anonymous

    成也花園 敗也花園

    quoto